糖尿病这病,很多人一听就觉得“老生常谈”,不就是血糖高点吗?吃药不就完事了?可真相没这么简单!前几天我邻居老王,50多岁,平时爱喝点甜饮料,爱吃大米饭,觉得自己身体倍儿棒,结果体检一查,血糖高得吓人,差点就得上胰岛素了。这事儿让我明白,糖尿病不是小感冒,拖不得,管不好后果很麻烦。今天就来聊聊,咋通过“3不做4不吃”,把血糖稳住,少遭罪!
老王这样的情况,其实不少见。糖尿病不是一天两天蹦出来的,它像个“慢性小偷”,悄悄在你身体里搞破坏。数据显示,中国有超过1.4亿人患糖尿病,很多人一开始没啥感觉,血糖却已经开始捣乱了。早期血糖高,可能只是吃完饭有点累,口渴得厉害,但时间长了,高血糖会伤血管,心脏、肾脏、眼睛都可能出问题。所以,管好血糖不是为了医生,是为了自己少受苦。
第一件事,不熬夜。晚上老熬夜,身体就像被逼着加班,生物钟全乱了。激素一乱,胰岛素就不好使,血糖容易蹦高。特别是中老年朋友,睡眠本来就浅,11点前上床睡,固定时间休息,身体才能好好修补。别小看这点,睡得好,血糖能稳不少。
第二件事,不久坐。整天坐着不动,肌肉就跟“罢工”似的,血糖没地方消耗,像堵在路上的车。每天抽空走几步,做点拉伸,哪怕在屋里转两圈,也能让血糖动起来。数据说,每天走30分钟,血糖控制能改善20%。别嫌麻烦,动起来比吃药省心。
第三件事,不信偏方。市场上总有些“神药”“纯天然”降糖的广告,听着挺美,可真用起来,伤肝伤肾的不少。糖尿病不是吃几片“灵丹妙药”就能好的病,科学治疗才是王 TIC。医生开的药、监测血糖、按时体检,这才是正路。别拿身体开玩笑,偏方坑人没商量。
饮食上,第一不吃高糖饮料和甜食。甜饮料、蛋糕、糖果这些东西,血糖一吃就飙,像火箭似的往上窜。胰岛素本来就不够用,哪经得起这折腾?老王以前一天两瓶可乐,现在全换成白开水,血糖明显稳了。少喝一口甜的,血管少受点罪。
第二,不吃精加工的主食。白米饭、白面条、油炸馒头,吃着香,升糖快。换成糙米、燕麦、红薯这些粗粮,搭配点蔬菜,血糖升得慢,身体负担小。粗粮不难吃,嚼着还有点甜味,试试就知道。
第三,不吃高油高盐的加工肉。火腿肠、腊肉、培根,盐多油多,血管受不了。糖尿病本来就容易血管硬化,这些东西简直是雪上加霜。换成清蒸鱼、豆腐、鸡蛋,营养够,血糖也稳。
第四,不暴饮暴食。吃太多,哪怕是好东西,血糖也得坐电梯往上窜。少吃多餐,细嚼慢咽,给胰岛素点时间干活。以前老王一顿能吃三大碗饭,现在分成小碗吃,血糖平稳多了。
控制体重是关键。研究说,减掉5%的体重,胰岛素效果能好不少。怎么减?少吃点高热量的,多动动。快走、太极、游泳,这些运动对中老年朋友友好。每天坚持30分钟,比偶尔跑个马拉松强多了。别觉得运动累,其实走着走着就习惯了。
体检不能少。每年查一次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,能早发现问题。别怕麻烦,早知道总比晚后悔强。我有个朋友,40岁查出糖高,赶紧改生活习惯,现在血糖正常,生活照样滋润。早管早省心!
饮食上,三餐规律,少吃夜宵。多吃绿叶菜,配点鱼、豆制品、鸡蛋,营养够,血糖稳。别觉得控制饮食没滋味,其实学会搭配,啥都能吃得好。比如,红薯配点菠菜,鸡蛋炒西红柿,味道好又健康。
有人觉得血糖正常了,就能随便吃喝,这可不行。血糖稳不代表病没了,得一直保持好习惯。停药、乱吃,后果很严重。医生说,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,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。跟医生聊聊,定个计划,定期查血糖,调整方案,这才是科学办法。
糖尿病这事儿,说到底是跟自己的较量。管住嘴,迈开腿,血糖就能听话。别觉得自己还年轻,糖尿病不挑年龄。2024年的数据说,中国30岁以上的人,糖尿病发病率超过10%。别等问题找上门,才后悔没早管。
评论一下吧
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