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天,不少减肥人士在挥洒汗水、努力瘦身时,却遭遇了低血糖的“突袭”——头晕、手抖、心慌、饥饿感接踵而至。很多人不禁将“锅”甩给了夏天,认为夏季更容易引发低血糖。然而,事实真的如此吗?温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吴海波提醒,别急着给夏天“定罪”,出现减肥运动后低血糖的情况,不妨先查查血糖。
减肥运动,低血糖突袭
最近,40岁出头的小林正全身心投入减肥大业,节食与运动双管齐下。前不久,她下班后径直走进健身房开始跳操。可刚跳没多久,眼前突然一黑,整个人晕倒在地。健身教练见状,赶紧掐小林的人中,把她晃醒,又递上水和糖。小林吃下后,才慢慢缓过劲来。
健身教练说,像小林这样在夏天健身时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情况并不少见,他提醒大家,千万不要空腹过久来健身,否则很容易“中招”。
专家解惑:夏季≠低血糖高发季
那么,小林的低血糖和夏季有关吗?夏季是不是真的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出现低血糖呢?
吴海波医生解释道,目前并没有医学研究表明,夏天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出现低血糖。在夏季,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旺盛一些,有些人可能会因为运动后出汗较多导致脱水,进而出现头晕乏力类似于低血糖症的症状。但对于健康人群而言,即使延迟就餐时间,空腹三四个小时,通常也不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。
不过,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已经有糖代谢异常者,比如糖尿病高危人群、2型糖尿病患者,容易在餐后出现低血糖。因此,对于自以为“健康”,而多次出现低血糖的人,建议及时到医院做空腹血糖、餐后两小时血糖、糖化血红蛋白或者口服葡萄糖试验。
“糖友”须知:低血糖的预防之道
低血糖是由于血中血糖浓度过低导致的。正常人空腹血糖水平低于2.8mmol/L,或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低于等于3.9mmol/L,即可诊断为低血糖。
吴海波医生表示,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,都可能发生低血糖,这是一种急性并发症,尤其是打胰岛素以及大量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,低血糖发生的概率更高。持续低血糖,会导致急性脑损伤、心脑血管风险升高、昏迷等。因此,他们在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科普教育时,如何预防低血糖也是重要的一项内容。
糖尿病患者预防低血糖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
1.合理饮食:定时定量进餐,避免过度节食或不规律进食。增加膳食纤维摄入,避免大量食用高升糖指数的食物。
2.规律运动: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,但要避免在空腹时进行剧烈运动,运动前应适当进食。
3.遵医嘱用药:按时按量服用降糖药物或使用胰岛素,避免自行增减药量或擅自停药。
4.定期监测血糖:定期监测血糖,了解血糖变化情况,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。
5.随身携带含糖食物:低血糖发作时,应立即食用含糖食物或饮料,如糖果、饼干、果汁等,以缓解症状。
低血糖发作如何自救?专家表示,低血糖发作时,不同严重程度有不同的应对方法。轻度低血糖表现为饥饿感、心慌、手抖、出汗、头晕等,一般自行可以处理。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饥饿感,大量出汗等低血糖先兆症状时,尽快服下随身携带的糖果和甜点。
对于言语模糊、情绪烦躁或者意识模糊、抽搐、昏迷等中重度低血糖患者,家人需立即将他送医,以免延误病情。
评论一下吧
取消回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