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糖稍微高一点,反而可能是身体给出的“提示信号”,不是惩罚,而是警告中的恩赐。
多数人一听“血糖高”,脑子里就自动跳出“糖尿病”“并发症”“失明”“透析”这些字眼,仿佛这是身体判了死刑。
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但如果把血糖看作是一块仪表盘上的警示灯,那么它亮起来,恰恰说明系统还在正常工作,至少还没彻底崩溃。真正可怕的是,连灯都不亮,直接熄火。
轻微升高的血糖,其实是身体在自救。
这时候,胰岛细胞还在挣扎着分泌胰岛素,肌肉细胞还在尽力吸收糖分,肝脏也在努力维持血糖平衡。就像一辆车虽然轮胎扎了钉子,但还能开,只要及时修补,不仅不会报废,反而能避免更大的事故。
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反过来说,如果血糖一直很“正常”,但背后胰岛素早已疲惫不堪,等真正超标时,往往已错过了最佳的逆转时机。这就是所谓的“静默型糖尿病”前期,杀人不见血。
很多人会惊讶:为什么有些人从未检查出血糖异常,却突然出现视力模糊、手脚麻木、甚至心梗猝死?原因不复杂——血糖从来没高过,但胰岛素已经拼尽全力在兜底。直到某一天,它实在扛不住了,一夜之间崩盘。这种“假正常”,比“真异常”更要命。
血糖轻微升高,就像车子打滑前轮胎发出的尖叫声,虽然刺耳,但救命。
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研究发现,很多人在血糖刚升高的阶段,身体其实是最有可塑性的阶段。此时生活方式的调整、饮食结构的优化、运动节奏的改变,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再晚一点,哪怕每天跑步十公里,也未必能挽回胰岛细胞的萎缩。
也就是说,血糖高一点,反而是上天给的一次改写命运的机会。
而那些从不检查血糖、或检查出来了就一味吃药压低的人,反而可能错过了最关键的修复窗口。血糖不是越低越好,就像水不是越多越安全。过低的血糖,会让大脑短路、心跳紊乱、甚至昏迷休克。
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更令人震惊的是,一项国内的大型流调显示,在餐后2小时血糖达到7.8~9.0之间的人群中,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反而比那些血糖更低的人群更低。这并不是说高血糖无害,而是说明——适度的波动,是正常代谢的体现。
这里的关键在于“适度”。波动幅度太大,说明胰岛素调节能力差;但一成不变地低,反而可能是药物干预过度,或者代谢失调。
尤其是老年人,血糖过低远比过高更危险。一餐饭吃少了,或者天气转凉,血糖就可能骤降,诱发低血糖昏迷。每年因为这个原因送进急诊室的老人,不在少数。
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真正的重点不是“血糖高不高”,而是“高得是否合理,是否可控”。
很多人一查出血糖偏高,立刻开始盲目忌口,连白米饭、香蕉、胡萝卜都不敢吃。但血糖升高本质上是代谢系统的失衡,并不是某一类食物的原罪。极端地“控糖”反而会让身体进入“饥饿防御模式”,代谢更紊乱。
与其完全戒掉米饭,不如换成冷却后的糙米饭,让抗性淀粉增加,减缓血糖上升速度;与其彻底不吃水果,不如选择升糖指数低的,比如柚子、蓝莓,搭配蛋白质一起吃,让糖分吸收更平稳。
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再说一个冷知识:早晨空腹血糖稍高,不一定是坏事。
这是由于夜间肝脏释放葡萄糖的自然节律,早晨血糖略高,其实是身体给大脑提供能量的表现。只有当这个“晨峰”异常高,才需要警惕所谓的“黎明现象”。
而不少人因为这个“空腹血糖略高”就开始吃药,把本该自然波动的生理现象硬生生压平,反而造成了餐后血糖补偿性剧烈上升,得不偿失。
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的诊断标准,也并非绝对。不同年龄、体型、生活习惯的人,标准差异非常大。就像一把尺子,量小孩的身高不能拿来量成年人。对一些肌肉量少、基础代谢低的人来说,血糖略高一点,其实是身体在努力代偿。
关键在于趋势,而非某一个孤立的数值。
如果血糖每年都在升高,即使当下还在“正常范围”,也要引起重视;而如果血糖稳定在一个略高的水平,但无其他代谢异常,身体各项指标都好,那就是“代谢调节在位”的表现,未必需要干预。
这才是现代医学强调的“个体化管理”。
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,是动态的、复杂的,不是某一个点就能下判断的。在这个基础上,才能真正理解,为什么医生会有时说出那句让人愣住的话:“血糖高点,反而是好事。”
因为那代表身体还在发出信号,病程还在可逆阶段,调整还有空间,未来还有希望。
血糖升高的背后,往往隐藏着生活方式的蛛丝马迹。长期久坐、熬夜、情绪压抑、睡眠紊乱,都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下降。这时,哪怕吃得不多,血糖也可能悄悄上升。
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而想要改善这些状态,远不是“少吃糖”那么简单。
每天站立超过3小时,就能有效提高胰岛素效应;午餐后慢走15分钟,比吃降糖药还有效;规律的作息时间,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;保持愉快的心情,则能提高瘦体素水平,帮助脂肪代谢。
这些听起来“不像治疗”的方法,才是真正能长期稳定血糖的底层逻辑。
血糖这件事,不能“怕”,而要“懂”。
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懂得它的变化节律,懂得它的代偿机制,懂得它的暗示语言。才能早发现,早干预,早受益。而不是一味追求“正常值”,却忽略了身体给出的真实信号。
血糖高一点,也许是身体在说:“我还在战斗,请别放弃。”
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血糖高点不是坏事,甚至应该感到庆幸,医生确实没开玩笑!
[1]王丽娟,施咏梅,赵文华,等.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[J].中华流行病学杂志,2020,41(10):1541-1547.
[2]杨文英,郭晓蕙,李剑英,等.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专家共识(2021版)[J].中华糖尿病杂志,2021,13(10):873-902.
[3]陈丽,周红,王志刚,等.餐后血糖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关系的研究进展[J].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,2022,38(5):397-401.



糖友之家2 个月前
发表在: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?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,现在知道还不迟糖友QQ群:5285829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