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起糖尿病很多人只知道是血糖高,还觉得它不如一些癌症可怕,所以也不是很在意。

30岁的小刘在3年前查出了2型糖尿病,总觉得自己还年轻,而且这个病只是因为自己平常嗜甜造成的,所以在选择食物时把很多食物替换成了“无糖食品”。两年后查突然觉得看东西总是有点模糊不清,去医院一查才知道是因为长期血糖太高引起的视网膜病变。

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?

很多人把糖尿病称之为“富贵病”,觉得是因吃了太多的甜食而造成的。但其实糖尿病是因为胰岛素不足,葡萄糖无法被正常吸收而引发血糖持续偏高的代谢性疾病。

当你突然出现“三多一少”(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)的情况时,就要开始注意自己的血糖状况了,早发现早控制,不要不当回事儿,长期高血糖会悄悄损害我们的血管、神经、眼睛、肾脏等多个器官。

不想血糖失控,这5种食物少吃

1、无糖食品

很多“糖友”觉得“无糖食品”可以放心吃,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。

比如无糖饼干、无糖麦片等,这种食物看似健康且不含蔗糖,但一般商家会为了保证口感,往里面添加麦芽糊精、淀粉等,这些碳水化合物仍会导致血糖升高。

2、稀饭

稀饭是很多人喜爱的“健康”主食,但对于“糖友”来说却不太友好。大米在长时间熬煮后,淀粉颗粒变得细小,容易被消化酶分解,餐后血糖在短时间内会急剧升高,形成“血糖峰值”。

若早餐只喝稀饭,缺乏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搭配,很容易导致上午的血糖波动。

3、鸡汤等肉汤

鸡汤、排骨汤等肉汤看似营养丰富,却暗藏风险。这类肉汤在熬制过程中,肉中的脂肪会大量融入汤中,导致汤里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,过量饮用可能会因血脂升高而降低胰岛素敏感性。

同时肉汤中还含有较多嘌呤,长期大量饮用可能导致尿酸升高,对肾脏造成负担,增加糖尿病肾病的发病风险。
4、油炸食品

炸鸡、油条、薯条等油炸食品是糖尿病的“升糖高手”,这类食物经过高温油炸后,热量和脂肪含量大幅增加。

如1根油条的热量≈2两米饭,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还会转化为饱和脂肪酸,引发肥胖。长此以往,会加重胰岛负担,血糖越来越难以控制。

5、加工零食

薯片、饼干、肉脯、蜜饯等这类零食一般为了延长保质期和提升口感,会往里面添加很多的盐、糖(或隐形碳水)和食品添加剂。

普通饼干的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达70%以上,食用后会快速升高血糖;肉脯、香肠等加工肉类则含有较多脂肪和钠,过量摄入会增加高血压、心血管疾病的风险,而这些疾病又会进一步加剧糖尿病的病情。

糖尿病的3道防线

1、树立正确的进食观和合理的生活观念

饮食上做到控制总热量和营养均衡,主食可以用糙米、燕麦替代部分精米白面,加上绿叶蔬菜(如菠菜、芹菜、西蓝花)并适量吃一些优质蛋白质(如鸡蛋、鱼肉、豆制品),记得吃七八分饱就可以了。

平时还要避免暴饮暴食和熬夜,切记要戒烟限酒,可以每天进行适量的运动,提高一下胰岛素敏感性。

2、定期监测血糖,早诊断早治疗

在日常管理中,动态掌握血糖变化也至关重要。记录血糖数值,及时发现波动,一旦确诊糖尿病,要及时就医。

早期通过饮食、运动或药物干预,能有效控制血糖,避免病情进展。

3、预防或延缓糖尿病并发症

预防并发症的核心是长期稳定控制血糖,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.4-7.0mmol/L,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0.0mmol/L以下。

同时要定期进行并发症筛查,建议每年检查眼底(排查视网膜病变)、每3-6个月检查尿微量白蛋白(监测肾脏功能)、定期检查足部(预防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)。

糖尿病并不可怕,做到管好嘴、迈开腿、定期监测、积极治疗, 有效控制血糖,远离并发症,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