糖尿病患者真能“熬过两关”就长寿吗?这问题一出,估计不少人耳朵都竖起来了,尤其是那些每天跟血糖“较劲”的朋友。60岁以后,糖尿病患者最怕啥?不是别的,就是“并发症爆发”和“感染与急性事件”这两大坎。跨过去了,生活质量蹭蹭往上走,跨不过去,麻烦可就大了。
先说第一个坎:并发症爆发。这不是小事,简直是糖尿病患者的“头号敌人”。血糖控制不好,身体就像被悄悄“掏空”,眼睛、肾脏、神经、心脏,哪个都可能出问题。比如,视网膜病变听起来吓人,其实就是血糖高了,眼睛里的小血管受不了,慢慢坏掉,严重了可能看不见东西。数据说,糖尿病患者里,差不多30%到40%的人会碰上视网膜病变,年纪越大越危险。
肾脏也容易“中招”。糖尿病肾病可不是闹着玩的,肾功能一点点变差,最后可能得靠透析活命。据统计,糖尿病患者里,有20%到30%会发展成肾病,60岁以上的人风险更高。还有神经病变,腿脚麻木、刺痛,甚至感觉不到疼,稍微磕碰一下,伤口可能烂好久,严重了还得截肢。这些问题,哪个不是一点点积累出来的?
为啥并发症这么可怕?因为它们不是突然蹦出来的。血糖长期高,像在身体里埋了个“定时炸弹”。医生常说,控制血糖是关键。怎么控?每天测血糖,吃得清淡点,少碰甜食,多吃蔬菜,蛋白质也得跟上。别小看这些小习惯,研究表明,血糖稳定的人,并发症风险能低一半以上。
再说第二个坎:感染和急性事件。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差,感冒、尿路感染、皮肤破口,这些小毛病在他们身上可能拖成大问题。尤其是60岁以后,身体恢复慢,感染一来,处理不好就容易恶化。数据挺吓人:糖尿病患者得肺炎的风险比普通人高2到3倍,尿路感染也高出不少。
更危险的是急性事件,比如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。酮症酸中毒是血糖高到一定程度,身体开始“烧”脂肪,产生有毒的酮体,严重了人会昏迷。高渗性昏迷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,血糖飙升加上脱水,脑子都可能“宕机”。这两种情况,处理不及时,命都可能保不住。医生说,60岁以上的患者,急性事件发生率比年轻人高30%。
怎么躲过这俩坎?说白了,生活方式得改。饮食上别“放飞自我”,少吃糖、多吃粗粮,饭量控制好,别一顿吃太多。运动也别偷懒,每天散步半小时,血糖稳了,身体也结实。医生还提醒,定期检查不能少,血糖、血脂、血压,一个都不能落下。早发现问题,早处理,胜过事后后悔。
年纪大了,很多人觉得“管它呢,活一天算一天”。这想法要不得!60岁以后,糖尿病病程越长,越得小心。研究显示,血糖控制好的患者,平均寿命能比控制差的多个5到10年。反过来,忽视血糖,等于给并发症“开门”。谁不想多活几年,活得舒坦点?
说到这,很多人可能问:那我平时咋做才靠谱?其实很简单,管住嘴,迈开腿,按时吃药,定期检查。比如,早饭别老吃油条包子,换成燕麦粥加鸡蛋,营养够还不升糖。运动也别太猛,散步、打太极都行,关键是坚持。心情也得稳,别大喜大悲,情绪一乱,血糖也跟着“闹腾”。
还有个事儿得提醒,糖尿病患者别觉得自己“老了”就不管了。60岁以后,身体虽然不如年轻时,但管好了,一样能活得有滋有味。医生常说,糖尿病不是绝症,是种“生活方式病”。你对它上心,它就老实;你不管它,它就“欺负”你。
这俩坎,听着吓人,但也不是过不去。关键是得有心,愿意为自己的健康花心思。谁不想老了还能跟老朋友唠嗑,带孙子玩耍?糖尿病患者只要管好自己,活到八九十岁不是梦。你说,这事儿值不值得拼一把?
最后,糖尿病这事儿,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。有人血糖稳得像条直线,有人稍微吃点甜的就“炸了”。所以,别光听别人咋说,赶紧找医生聊聊,查查自己的情况。你觉得糖尿病患者咋才能活得更长久?欢迎大家伙儿一块儿聊聊!
糖友之家1 个月前
发表在: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?原来糖尿病是这样来的,现在知道还不迟糖友QQ群:528582977